施工工藝流程 :塌方體素噴封閉→超前注漿小導管施工→上 層左半幅開挖支護→上層右半幅開挖支護→中層 左右半幅開挖支護→下層左右半幅開挖支護。
施工方法:
(1) 超前小導管造孔。塌方體素噴封閉完成 后,用手風鉆按照設計的環向間距進行小導管造 孔,將小導管孔位控制在一條環線上。超前小導管漿液滲透半徑初步定為 0. 5 m。為了確保注漿 滲透漿液均處于隧道開挖輪廓外的固結成拱部位,同時減少其他部位不必要的注漿浪費,將超前 小導管造孔的上傾角定為 10° ~ 20°。由于成巖 條件太差,容易出現卡鉆、塌孔等現象,為確保小 導管成孔,采用楔形偏心鉆頭造孔,將超前小導管 作為跟管跟進,鉆進至設計長度后反轉鉆頭,在跟 管的護壁作用下順利撤出鉆桿及鉆頭的造孔方法 進行超前小導管造孔。
(2) 超前小導管安裝完成后,對小導管造孔 面進行素噴混凝土封閉,厚度為 10 ~ 15 cm。此 次噴混凝土的目的是對孔口和超前小導管管體間 的空隙進行封閉,起到止漿的作用。
( 3) 超前小導管注漿。采用 ZMB - 3 型活塞 式注漿機,電動機容量: 3 kW; 電動機轉速: 1 440 r/min; 柱塞缸數: 1; 排漿口膠管內徑: 32 ( 1. 5" ) mm; 進漿口管內徑: 64( 2.5" ) mm; 重量: 250 kg; 外形尺寸( 長 × 寬 × 高) 1 592 mm × 480 mm × 890 mm; 灰漿輸送量: 3 m3 /h; 工作壓力: 2 MPa; 電動 機容量: 3 kW; 電動機轉速: 1 440 r/min。
注漿時操作注意事項: 待止漿層有一定強度 時方可注漿,以防止漿液從各巖面裂隙中反滲出來; 要及早、準確地做好各種實驗配合比,現場嚴格控制各種材料用量,精確地配制混合料; 漿液應 先經過過濾網過濾,防止雜物進入注漿泵或進入小導管; 嚴格控制注漿壓力,以防壓裂開挖面。注漿機壓力應與規定壓力配套,不宜升壓過快。注 漿壓力達到規定值時應穩壓一定時間,以利漿液進一步滲縫; 配制的漿液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; 注漿壓力: 0.3 ~ 0.6 MPa( 在施工過程中依據實 際情況可進行調整) 。對于吸漿量較大的松散破碎帶,通過調整漿液濃度、間歇待凝、摻入一定比 例的水玻璃或速凝劑進行控制; 采用橡膠軟管有 效的做好孔口止漿 ,與單向閥相比要經濟、 方便的多( 當注漿壓力達到終壓后,及時將套在 小導管上的橡膠軟管折彎,用鉛絲捆住即可) ,是 一種值得推廣的超前小導管孔口止漿控制方法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