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測管在巖溶地區施工的成樁控制主要分為以下三方面:
1、成樁塌孔預防
由于巖溶地區鉆孔樁施工存在很多不穩定因 素 ,如控制不當 ,在鋼筋籠吊裝或水下混凝土灌筑 過程中 ,極易發生坍孔。預防這種現象 ,主要從控 制鋼筋籠吊裝時間、水下混凝土灌筑時間及泥漿比重著手。
(1)鋼筋籠吊裝時間控制
鋼筋籠預制節段一般長為 9 m ,長樁鋼筋籠接 頭較多 ,如按常規兩臺焊機進行焊接 ,每接頭約費時 1. 5 h,則鋼筋籠吊裝就需時 12 h。 時間過長 ,為減短鋼筋籠吊裝時間 ,可增加焊 機或者采用其他更有效焊接方式。 80號墩采用4臺焊機進行焊接 ,焊接時間控制在7 h內 , 9根樁均未出現在下鋼筋籠時坍孔現象。
(2)水下混凝土灌筑時間控制
影響水下混凝土灌筑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混 凝土供應速度 ,應合理組織 ,避免施工現場等混凝 土的現象。
(3)泥漿比重控制
一般水下混凝土灌筑時泥漿比重要求不超過 1. 1,在巖溶地區長樁施工時 ,建議水下混凝土灌筑 時泥漿比重控制在 1. 15~1. 25范圍內 ,但二次清孔 時一定要將泥漿循環均勻。
2、初灌混凝土數量計算
初灌前應計算初灌混凝土方量 ,并考慮導管內 存料量 ,確保初灌埋管深度。
3、成樁質量控制
在長樁混凝土灌筑時 ,混凝土面擦刮泥漿護壁 ,造成后期孔內泥漿比重相當大 ,如灌筑過程中 導管埋深控制不當 ,極易造成樁基夾泥 ,同時也對灌筑過程中混凝土面的準確測量帶來難度。此外 , 隨著混凝土面的升高 ,混凝土對孔壁壓力逐漸增 大 ,容易擠破溶洞人造孔壁 ,造成混凝土流失 ,混凝 土面下降 ,處理不當也容易造成灌筑失敗。
根據現場施工經驗 ,建議巖溶地區水下混凝土 施工時導管埋深控制在 6~8 m之間 ,困難時不低于 4 m,這樣即能保證混凝土的灌筑質量 ,亦能在出現混凝土流失 ,混凝土面下降時 ,給導管接長留出足 夠時間。后期泥漿比重過大 ,無法準確測量混凝土灌筑面時 ,應在測量基礎上應考慮 1~2 m虛樁 ,成樁時可采用竹槁準確控制超灌量。
聯系電話
微信掃一掃